农业通资讯报道 夏收已过,秸秆综合利用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统计,我国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秆总量近9亿吨,秸秆焚烧给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造成影响和困扰,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新源头。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措施,既改善了农村环境,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前不久,农业部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召开了全国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重点围绕建立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五化利用”模式,进行了“科研与产业对接”方面的集中研讨和论证。
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刘艳介绍,近年来,我国为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到“十二五”末,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农用比重达到66%,其中肥料化利用率43.2%、饲料化利用率18.8%、基料化利用率4.0%。
然而,成绩的背后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比如,秸秆产期集中,收储能力不足,个别地区仍然存在废弃焚烧现象;还田作业成本高,关键技术不配套等问题。
对此,会议强调,农作物秸秆利用事关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1212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与“五区一园”创建相衔接,加强试点示范,完善扶持政策,拓宽利用渠道,创新工作方法,健全1212、企业与农民三方利益链接机制,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确保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山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姜卫良表示:“‘十三五’期间,山东将以秸秆还田和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导,以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补充,以原料化利用为辅助,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构建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五化利用”已见雏形
据了解,山东把秸秆综合利用率列为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省建设等重大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1212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并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
“2016年,山东承担了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8000万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8900万元,在7个县开展了试点。”姜卫良说。2016年山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7%,重点区域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了农用为主、五化并举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在临沂,“五化利用”模式已见雏形。据该市农业局局长鞠艳峰介绍,临沂以推进秸秆还田和肥料化利用,以小麦、玉米为重点,制订了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作业标准,推广机械化还田、快速腐熟等技术;鼓励发展秸秆基料化产业,以小麦、玉米、棉花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合理布局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鼓励采用先进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浆纸、木糖醇、新型材料、降解膜及餐具等产品;扶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把秸秆饲料化与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相结合,培植秸秆养畜产业带;稳步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生物气化、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术,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农机现代化促进秸秆回收利用
兰陵推进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经验是在小麦种植分散区域,推进“1+1+1”农机作业新模式,主要采取“秸秆还田”方式,让粉碎秸秆为农田“贴秋膘”;在小麦种植集中,地势较广的区域,在村庄设立“秸秆收储”售出点,推广“地块打捆、村内收集、乡镇收储、企业购买”的秸秆收集和销售模式。
前面是小麦收割机开路,随后是秸秆打捆机或切碎还田机跟进,最后是灭茬机具收尾,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兰陵主推的“1+1+1”农机作业新模式。有农民给记者算“经济账”: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秸秆还田,相当于上了几公斤化肥。而且,秸秆粉碎到地里,还能减少水分蒸发涵养土地。
在兰陵县新兴镇秸秆收储中心看到,本季收来的堆得像小山一样的2个小麦秸秆堆即将在此“分道扬镳”:有的送往兰陵琦泉生物质发电厂,有的要利用秸秆氨化等技术变身青贮饲料。据介绍,该中心每3亩地可以收集1吨秸秆,每吨秸秆价格220元。
2016年以来,兰陵县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小麦主产村庄至少建立起1处秸秆收集点,在乡镇建起秸秆收储中心22处,形成了“地块打捆、村内收集、乡镇收储、企业购买”的秸秆收集和销售模式。同时,该县还鼓励养殖大户分散收储秸秆,每亩给予10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