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至,本应闲下来的农民却是又一番忙碌。在蓟州区的许多温室大棚里,各式绿色蔬果挂满枝头,广大农户在大棚里忙并快乐着,献上丰收的果实,笑迎八方来客。
草莓采摘正当时
数九寒天,寒气袭人,走进穿芳峪镇刘庄户芳草园的草莓大棚却是一番“春”的景象:一阵阵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一颗颗鲜嫩娇红的草莓在碧绿的苗圃中格外地显眼,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
据芳草园合作社负责人贾建斌介绍,为了保证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今年合作社种植了13棚草莓,每天的产量在六百斤以上。“今年草莓的长势好、销量也好,一部分销售到了市场,另一部分游客来棚里采摘,每天都有一二百人,虽然一斤60块钱,但一点也不愁卖。”贾建斌说。
这里种植的草莓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采用蜜蜂授粉,原生态的授粉方式也让草莓的品质得到大大提升。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要求,使用有机肥,采取滴灌等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确保生产出来的草莓无污染、无激素。
来自城区的卢女士与朋友正在草莓园采摘。在她看来,现在正是采摘草莓的最佳时机。不一会儿,几个人都把篮子装得满满当当。
据了解,草莓采摘一般从头年11月延续到次年4月,是刘庄户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7年以来,刘庄户村两委班子依托距离城区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以合作社土地流转入股模式,大力发展草莓、蔬菜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23万元。
纳米技术种植小番茄成为市场新宠
室外寒风阵阵,室内温暖如春。蓟州区马伸桥镇天津纳鑫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平方米纳米凝水栽培技术种植的番茄已陆续成熟。温室内,在两米多高的“绿色丛林”中,挂满了一串串红玛瑙般的番茄。
环顾整个温室,这里的番茄区别于传统的土地种植,而是生长在薄膜中。据了解,纳米凝水膜栽培技术由日本引进,纳米膜铺于番茄栽培基质下方,采用纯净水加营养液进行灌溉,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还能够有效隔绝土壤中的污染和病毒,生产出更高品质、更加健康的番茄。此外,纳米凝水膜栽培的番茄秧苗垂直向上攀爬,能够充分利用向上的空间,因此,纳米膜栽培的番茄亩产量高达2万斤,是普通番茄产量的2倍。
纳米膜栽培的番茄吃起来口感怎么样?“我们种的番茄和菜市场上买的不一样,吃起来沙沙的,嘴里的每一口都是满满阳光的味道,很多过来采摘的游客都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合作社负责人金铉模说,“能有这样好的口感不仅得益于纳米膜,还有就是种植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使用农药,不添加任何激素。”
目前,纳米膜栽培的番茄零售价为每公斤88元,销售市场主要在北京、天津等超市和酒店,效益极其可观。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建3座温室大棚,加强营销力度,拓展市场覆盖面,快速提高纳米膜栽培番茄的知名度。
据了解,马伸桥镇积极引进科技型农业产业,发展高端、高产、安全的特色高效农业,有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占地6000亩,拥有十余个品种、产值达到3亿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接下来,园区将不断提高专业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逐步打造成京津冀地区知名的果蔬生产基地。
“线上+线下”食用菌走俏冬季市场
冬日阳光暖,田间菌菇香。每到秋冬季节,食用菌产业就会迎来销售旺季,记者近日在位于蓟州区出头岭镇的双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里看到,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白灵菇。
今年,双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形成“生产、收购、分检、烘干、储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在蓟州城区的双河湾农品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货架上、货箱里摆满了香菇、白灵菇、羊肚菌、栗蘑等各种食用菌。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冬季历来是菇类的销售旺季,最近香菇、白灵菇尤其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进一步加大销售力度,出头岭镇主动适应新常态,应对市场变化,根据消费者对食用菌的实际需求依托互联网进行销售,以“互联网+农业”产销一体化模式,“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配送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出头岭镇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目前,食用菌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000亩,有大棚3000栋,2万多人从事食用菌产业,产品已出口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出头岭镇食用菌产业在联农带农富农方面创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华北地区食用菌生产的龙头。
据了解,近年来蓟州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调优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全力助推蓟州区乡村振兴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