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
农业当前位置:主页 > 致富路 >
定远:“五大产业”铺就振兴富民路
时间:2021-01-08来源:未知阅读次数:
摘要:每天在厂里摘蘑菇离家近活又不累,挣的还不少家住定远县西卅店镇双桥村的贫困户林兆兰说起现在的生活,两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近年来,定远县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实
“每天在厂里摘蘑菇离家近活又不累,挣的还不少……”家住定远县西卅店镇双桥村的贫困户林兆兰说起现在的生活,两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近年来,定远县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实践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依托资源禀赋和群众种养习惯,打造“猪、鹅、虾、草(秸秆)、菌”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共享互利的特色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一头猪”擦亮金招牌
 
“我们夫妻俩都在猪场务工,一天一个人就能挣120元,去年一年在这里务工就赚了35000元,我又把自家的十几亩地按照600元每亩的标准,流转给了温氏集团,公司一次性支付给我8年流转费82368元,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家住该县大桥镇的贫困户刘家兵欣喜地算起自家的收入账。
 
刘家兵因病于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边是沉重的医疗费用,一边是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刘家兵一时间陷入迷茫。一次偶然的机遇得知离家不远的温氏集团招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没想竟然被直接聘用了,几年下来,刘家兵的日子越来越好,收入高了身子也越来越硬朗了。
 
近年来,该县以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为出发点,实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力争三年内全县建成万头猪场8家,千头猪场近100家;同时积极引导101个扶贫猪舍和养殖大户空栏补苗,迅速恢复生猪产能,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55万头。另外,采取“公司+贫困村+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进行量化收益分配,2019年,全县51个温氏生猪养殖项目平均实现收益15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一只鹅”打出新名片
 
“我有技术,帮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干!”2016年7月,家住定远县大桥镇义和村的贫困户曹士根,申请办理了2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开始自己发展养鹅,夫妻俩踏实肯干,半年下来实现纯收入3万元。2017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当年出栏鹅数量近10000只,实现纯收入20万元。2017年12月,在镇村帮扶下成立了定远县众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3户贫困户共同发展鹅养殖,实现抱团取暖,在曹士根的带领下每户年均实现纯收入1万余元。2019年,老曹的家庭纯收入达到16万元,户内人均收入超5万元。
 
该县充分发挥县域养鹅传统,倾力将鹅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一园区化发展鹅产业。已创建5个种鹅基地,8个标准化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二工业化开发鹅经济。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形成鹅绒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打造屠宰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基地。三专业化技术保障。筹划成立鹅产业发展研究院,规范养殖技术流程。目前,该县鹅产业扶贫项目共投入扶贫资金3970万元,建设扶贫鹅舍18个;计划在3年内实现年养殖规模5000万只的“百亿元鹅产业”。
 
“一尾虾”撬动大产业
 
“要不是养虾,家里就完了!”2018年,孙长均老汉的儿子因车祸去世,留下了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又失去了“顶梁柱”,从此陷入了贫穷。2018年,孙长均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一家人要糊口,顶着丧子之痛,孙老汉擦干泪水继续前行。在当地龙虾协会会长曹永明的帮助下,孙老汉开始发展稻虾养殖,第一年试养了两三亩,当年实现收益七八千元。尝到甜头的孙老汉决定扩大养殖规模,2019年发展到18亩,2020年已经发展到30多亩,收入达到了十来万元。左邻右舍看到老孙挣了钱,也开始跟着他一起干,目前全村200多人都开始养虾,面积发展到1800余亩。“只要不懒,通过养虾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老孙说。
 
近年来,该县凭借着适宜发展稻虾共作的130余万亩水田和沟坎田,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2个稻虾共生万亩示范区、8个千亩示范片、22个百亩示范点。同步探索小农户稻虾养殖“家家养”模式,“一季稻两季虾”亩均综合收益5000元。另外,注重延伸产业链效益,全县已注册龙虾商标3个、虾稻米商标7个,带动全县1600多贫困户发展小龙虾养殖,户均年收益近30000元。
 
“一株‘草’”串起金链条
 
“偌大的厂房,成捆的秸秆码放整齐,叉车正在把‘秸秆卷’装车运往一路之隔的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在该县农兴农业公司见到的一幕。“我们收储的秸秆,每吨350元左右。按照行情,可以卖到每吨400多元,仅此一项,公司一季就可以获利50至60万元。根据股份协议,3个贫困村可增加2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农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呼军说。当地政府按照“以村联企、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的发展思路,以“公司+贫困村”模式合作成立农兴公司,配套建设秸秆收储中心,专门为众兴菌业提供秸秆、制冰、包装服务,2019年,带动3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万元以上收入。
 
该县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捡回来的另一半农业”。一方面制定草产业奖补办法,构建“乡镇、村、组”三级秸秆收储体系,形成秸秆收、储、存、运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秸秆收储站20个。另一方面,推行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每年利用秸秆110万吨,秸秆年综合利用率达93.01%,实现了废秸秆的化害为利,“生金变银”。
 
“一朵菌”引来新活力
 
“家门口就有大工厂,一个月到手工资4000元,以后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林兆兰就业的大工厂正是位于定远县西卅店镇内的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施年产2万吨双孢蘑菇及11万吨堆肥工厂化生产项目,带动周边三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带动600人就业,其中就业贫困户90人,人均月收入约4000元,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并有效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食用菌生产。
 
近年来,该县树牢农业绿色发展新理念,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发展结构,全力打造一流菌产业基地,编制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招引菌产业上下游企业,注册成立“定远县燕儿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针对众兴菌业对肉鸡粪的大量需求,与安徽省宣城市双林畜禽养殖合作社初步达成投资2亿元养殖3000万羽肉鸡项目意向。围绕众兴菌业废弃菌渣,引进东方金桥等花卉苗木企业,实现年利用菌渣6万余吨,直接收益500万元,实现变废菌渣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