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通 农业资讯 随着东北进入备春耕高峰期,媒体工作员近日走访位于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种子市场,看到这里有约百家玉米种子经销店。不仅哈尔滨周边农民来此购种,还有来自绥化、齐齐哈尔等地的农民。
不少农民表示,因怕买到假种子,都会多选几个品种试试。“谁也不敢说一垧多地,两垧地就买一个品种,现在这苞米种子老鼻子(老鼻子东北方言太多的意思)样了,每年选种是最头疼的事。”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农民汪晓亮说,一垧地可能会选六七个品种,“多买几样假的话种个亩八的,就拉倒了。”
李忠明说,市场上种子繁多,分不清哪个好哪个坏,但按照经验,每年种下去的玉米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会出现问题。由于春耕即将来临,几乎没有人只准备一两个品种。“种地跟做种子试验差不多,谁会冒这个风险,有买的咱就跟着买,没买的咱不敢买新品种”。
一垧地就要选六七个玉米种子,可见农民对种子质量的担忧。《经济参考报》媒体工作员进一步采访发现,正是这几年频频遇到种子不好而影响产量、甚至绝产的现象,导致农民在选种时顾虑重重。
在玉米种植大县兰西县,该县种子执法大队每年都会处理3至4起假种子案件。据兰西县农业局种子执法大队副队长夏元权介绍,去年兰西县康荣乡、北安乡部分农民种了玉米假种子,结果只长秸秆不长棒穗,到了秋收农民只好把种的玉米当青储饲料卖掉,共涉及100多户农民。
黑龙江一大型种业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媒体工作员,培育一个品种要经过10年左右,要试验抗倒伏、抗旱、饱和度等多项试验,但很多公司没经省级部门审定,就开始提前进入市场。“很多种业公司都在销售没经审定的种子,这种子叫品系不叫品种,很容易造成减产,是假劣种子的重要来源。”这位经理说。
媒体工作员从黑龙江种子管理局获悉,2014年该省共防堵退回相邻省疑似有问题种子27.98万公斤,立案查处发现的未审、假劣种子案件17起。去年,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在黑龙江省双城市、泰来县暗访抽取玉米种子样品82个,经检测,共有53个样品品种真实性不合格。农业专家认为,假劣种子屡禁不止,暴露了经营监管漏洞。
种子准入门槛低,是导致我国种业市场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现在注册资本100万元的种子公司就可以代理销售种子品种,注册资本500万元的企业可以在省级范围内生产经营一个种子品种,这个门槛太低,为那些搞假冒伪劣种子、套牌种子的企业创造了条件。”黑龙江省种子市场一家店主告诉媒体工作员。
此外,假种子责任认定难,农民“拖不起”,往往放弃维权。肇源县种子执法大队队长程永说:“假劣种子案件,假如走仲裁或司法程序,少则一年,多则三年。由于技术鉴定过程就非常长,因此农民拖不起,最后放弃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