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山卫街道大栏石海洋牧业养殖基地,“海带、龙须菜—贝类—海参”的立体养殖模式正在发挥作用,不仅养殖产量成倍增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
大栏石海洋牧业负责人宋瑞青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海域底播增养殖海珍品和开放筏式养殖为主的渔业企业,大栏石养殖基地在准备海洋养殖的时候,就选择了立体养殖这一科学模式。
提到立体养殖,宋瑞青说,大栏石海水养殖区域达3000多亩,如果采取单一海产品养殖方式,一旦市场低迷,将引发企业危机。“比如今年海参市场不景气,海参养殖企业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立体养殖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一种产品亏损时,还可以依靠其它海产品的收益。”
立体养殖丰富了养殖品种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我们的养殖基地分为三层,上层养殖海带、龙须菜,中间一层养殖贝类,下层主要养殖海参。上层的海带、龙须菜为中下层的生物提供了饵料,也为一些浮游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如此便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宋瑞青告诉记者,经过他们多年探索,“海带、龙须菜—贝类—海参”这一立体养殖模式的运用已日臻成熟。
如今,大栏石海洋牧业已成功养殖出龙须菜、海带、海参、鲍鱼、赤甲红、螃蟹、扇贝、魁蚶等十几个海珍品,并成为扇贝、魁蚶重点育苗示范区,实现海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大栏石海参、鲍鱼、赤甲红、螃蟹,扇贝、魁蚶养殖已达到年产值约1亿2千万元。”宋瑞青告诉记者,未来三年,大栏石海洋牧业将实现底播海参苗投放量十万公斤的目标,打出“大栏石”海产品品牌,为当地海洋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立体养殖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实现了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不同养殖品种间的内部循坏再利用,形成互利共生体系,激活了生态产业链。”灵山卫街道工作人员认为,立体养殖不但可以净化水质,还可防止海水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不断挖掘海洋养殖资源,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企业将海洋养殖做大做强,海洋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为辖内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广大农民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