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
农业当前位置:主页 > 畜牧 >
解决生猪“口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2015-05-08来源:农业通阅读次数:
摘要:农业通 农业资讯 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等,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量呈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在粮食产量“十连增

   农业通 农业资讯 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等,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量呈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在粮食产量“十连增”情况下,粮食自给率却一路走低,2008年降到95%以下,2011年跌破90%,2013年降到88.2%。全国粮食供求形势也因此由上世纪末的“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粮食进口数量随之逐年递增, 2013年全年进口粮食8025万吨,是10年前的3.4倍。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明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重申了新型粮食安全观,明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必须主要装中国粮”。

  从我国粮食消费品种结构看,作为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品种稻谷和小麦,常年保持年产3亿吨以上,约为《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4-2020年)》设定的2020年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这个目标的1.5倍。换句话说,在现有情况下,保障稻谷和小麦等“口粮绝对安全是完全可能的。与此同时,作为粮食消费的另一大主渠道,近年来饲料粮消费快速增长,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1/3、增量的2/3,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的关键所在。

  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国猪肉总产量5493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38.5%,约占肉类总产量的64%。按目前生猪料肉比3.5:1,猪饲料中玉米、稻谷和小麦各占60%、8.6%和7.4%的标准计算,全国猪肉生产消耗谷物14611万吨。按每头能繁母猪年耗粮300公斤, 4900万头能繁母猪全年消耗谷物1470万吨。以上两项合计消耗谷物1.6亿吨以上。换句话说,2013年全国生猪共“吃掉”了当年三大谷物总产量5.4亿吨的30%。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生猪养殖业尚以年均2%以上的速度在不断增长。

  因此,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中,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不仅要重视 “13多亿人的口粮”问题,更要重视并着力解决好 “近6亿头猪的口粮”问题。在战略上,要用大粮食的概念来统筹考虑“人的口粮”和“猪的口粮”安全问题;战术上要将饲料粮从口粮中剥离出来单独统计,加大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饲用型粮食品种和节粮型畜牧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六畜猪为首”而导致“人猪争粮”尴尬局面。

  为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继续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人的口粮”绝对安全基础上,科学管控工业用粮,进一步细化粮食品种和用途结构,稳步扩大玉米等饲料粮的生产和供应,推动“人猪分粮”。

  第二,积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和饲料配合技术,不断提高生猪饲料粮转化率。大力开发高蛋白饲草等“非粮”饲料,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以及饼粕、麸皮、酒糟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在生猪养殖中的补充作用,多措并举缓解猪“猪的口粮”需求压力。

  第三,加快玉米种植和生猪生产布局调整,在长江流域、中南、西南地区等光照少、积温大的区域大力发展青粗饲料等饲料粮替代资源,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等光照多、积温少等玉米主产区,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业,着力提高饲料粮种植与生猪生产布局的耦合度,降低生猪生产成本。

  第四,准确把握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用足关税配额管理和“黄箱”政策,在粮食进口时将口粮和饲料粮分开,更大限度地放开玉米、豆粕等饲料粮进口,防止因扩大粮食进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和恐慌。同时,要进行拓宽饲料粮进口渠道,通过适时、适度的进口饲料粮来调剂和补充国内饲料粮供给,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更好地保障主粮安全。总之,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猪的口粮”问题,是事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