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产户户有业 云南昆明东川农家致富有门路
时间:2021-01-30
来源:未知阅读次数:
次
摘要:岩头村冬桃压枝,绿中夹粉,而在旁边的大棚里,圆润的草莓争着往外冒,挤得花叶只能缩在盆中;姑海村一片橙黄把园子照得金灿灿的,熟透的芦柑把枝条压到了地上一项项脱贫产业
岩头村冬桃压枝,绿中夹粉,而在旁边的大棚里,圆润的草莓“争着”往外冒,挤得花叶只能缩在盆中;姑海村一片橙黄把园子照得金灿灿的,熟透的芦柑把枝条压到了地上……一项项脱贫产业举措的有力落实,犹如播种下一粒粒致富的种子,在东川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了扶贫由“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东川区紧紧围绕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集体经济收益,农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与新型经营主体间有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个“六有”产业脱贫目标,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探索一个“村村有产、户户有业”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户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栽下“摇钱树”。
300多个产业项目遍地开花
“钦慕惬意小农家,园中果蔬刺带花。山珍海味也无论,怎比大蒜拌黄瓜。”
说起种大蒜,“大蒜之乡”东川区碧谷街道大寨村的大蒜目前已上市,是全国上市最早的大蒜。大寨村种植大户庞丽笑着说:“我们家一直以种植大蒜为生。大寨村的大蒜个头大、独蒜率高、皮色光亮、含水量低、香辣味浓,运用低温贮藏种子处理技术能让大蒜早抽薹、早成熟,一般1月上旬就能上市,比其他地区提前2个月。”从父辈到她这辈,从3亩到现在的100亩,从亩产400公斤到亩产1400公斤,他们家的收入也在年年上涨。
正在地里带着家人挖蒜的蒜农陈顺发说:“我家的收入全部靠种植大蒜,今年独蒜价格每公斤13元,纯利润就有8000元。我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入股村里的合作社,每年还有300元分红。”
种了10多年大蒜后,村民毛永清成了收购商。“从种蒜到收蒜已有20多年,遇到价格好的年份能挣10多万元。”毛永清收购的大蒜主要销往成都、贵州、重庆、甘肃、广东等地。
大寨村内共有20多个大蒜加工厂,农户、种植大户年产值总和达3500万元,占据东川大蒜种植的半壁江山,是村民致富的最佳产业。
近年来,东川先后实施300多个产业项目,涉及以工代赈、产业到户、农业保险、种植养殖、高标准农田、核桃提质增效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村村有产”的目标。
“三块地”让农民变股东
在东川区拖布卡镇松坪村,五黑鸡早已是当地有名的致富产业。如今,五黑鸡养殖、生猪养殖、中草药种植、花椒种植和核桃种植已成为村里的五大支柱产业。
五黑鸡养殖项目由力志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养殖五黑蛋鸡10万只,有2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受益,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生猪养殖项目由先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养殖能繁母猪300头,可让2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益,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东川通过整理开发好整村、整乡搬迁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这“三块地”,吸引资金,建设涉农项目。对基础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由乡镇(街道)扶贫公司托管。扶贫公司将其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相关产业,土地流转收益和产业利润归农户和村集体共享,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随着“一县一业”品牌的打造,一个个项目在东川落地。通过“双绑”和政策资金扶持,东川269个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仅自己获得发展,还带动286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46个村集体经济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