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
农业当前位置:主页 > 三农新闻 > 农村 >
云南大理州以试点为平台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1-02-01来源:未知阅读次数:
摘要:2018年以来,大理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将乡村振兴作为全州的四件大事之一抓紧抓实。为探索具有大理特色的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大理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将乡村振兴作为全州的“四件大事”之一抓紧抓实。为探索具有大理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我州围绕打造“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农村绿色生活综合体验地这一目标,选择37个村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州级试点工作,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撤并搬迁四个类别分类推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坚持高位推动 
 
聚焦试点强保障 
 
州级领导亲自抓。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州长为组长的大理州“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全州乡村振兴及试点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试点工作,适时召开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全省率先实行“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强化州级领导和部门对挂钩县市试点工作的督查指导。
 
乡村振兴办专项抓。从州级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州乡村振兴办,具体负责试点日常工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和《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20条标准》;协调规划部门组建专家团队指导试点村规划建设;认真审定试点工作任务及项目建设计划,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日常督促指导;组织州级相关人员和试点村干部到浙江省台州市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县市组建专班具体抓。各县市组建试点工作专班,抓好试点方案编制、资源力量整合、项目实施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强化县市主体责任,采取县市领导牵头专门抓、县级下派干部具体抓、乡村干部蹲点抓、群众参与共同抓的方式推进试点工作。
 
坚持上下结合 
 
突出重点定任务 
 
上下结合确定试点村。各县市在充分调研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村庄进行申报。州乡村振兴办通过实地调研论证,提出试点村推荐名单报领导小组审定。
 
上下结合制定试点方案。根据试点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情况,按照“技术人员+文化人士+乡贤”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编制试点工作方案。
 
强化项目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以试点村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采取民议、民评、民选,将试点村建设思路项目化、具体化,实施了一大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撑项目。37个试点村累计规划建设项目938个,累计完成投资17.64亿元。
 
坚持严督实导 
 
整合力量抓落实 
 
建立月通报督导机制。州乡村振兴办按月对试点村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州级成员单位支持试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滞后的县市、部门及时进行工作提醒。
 
建立对县市和州级成员单位试点工作的考核制度。将试点工作纳入州对县市、州直部门的年度考核,对县市主要考核试点工作实施情况,对州直部门主要考核关心、重视、支持试点工作情况。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聚焦聚力支持试点工作的导向。
 
建立州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撬动机制。2019年起,州财政连续2年安排州级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试点村建设,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了一大批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助力试点村建设。
 
坚持各美其美 
 
试点工作显成效 
 
产业优势更强。聚焦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特色,各试点村均已形成主导产业并成立专业合作社,有18个试点村被认定为州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迅速。
 
人居环境更美。围绕争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杆,在试点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有18个试点村创建为州级以上美丽村庄。
 
发展活力更足。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集聚多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大理市古生村大力弘扬“乡愁”文化,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乡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洱源县佛堂村深化“农文旅”融合,以“文化融入生活、文化融入艺术、文化融入农业、文化融入旅游、文化融入市场”推动文化振兴;宾川县柳家湾华侨社区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城郊融合”型村庄。
 
社会治理更优。试点村全部完善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并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纳入村规民约。其中,宾川县罗官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漾濞县光明村、鹤庆县西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巍山县大三家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幸福指数更高。通过项目建设,试点村水、电、路、气、房、通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0年,37个试点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和增幅均超过所在县市平均水平。